作物不育资源创新与利用省重点实验室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科研队伍 | 科研成果 | 在研研究 | 人才培养 | 合作交流 | 开放课题 | 制度管理 

 
 公告通知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组织机构 
 实验室要闻 
 历史沿革 
 技术平台 
 
    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室概况>>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物杂种优势利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利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生产杂交种子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最主要途径。本实验室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陈梅生教授、蒋继良副教授与袁隆平院士合作,开展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细胞和生理机制研究。1988年成立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协作组,协作组下设遗传育种研究组、基础理论研究组、高产栽培研究组、杂交制种研究等。周广洽教授任基础理论研究组组长,主持全省两系法杂交水稻基础理论研究。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如首先鉴定出安农S-1为温敏不育系,并且确定了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是90年代最早为我省提供两系法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鉴定的权威单位,是出具培矮64S等不育系育性鉴定报告的唯一单位。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1999年成立湖南省超级杂交水稻攻关研究与示范协作组,陈良碧教授任协作组副组长兼基础理论研究组组长。发明了光温敏、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繁殖和鉴定装置,编写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方法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405-2008),发明的利用恒定水温鉴定不育系育性的方法已成为目前我国的行列标准方法。发明的两用核不育系提纯复壮技术提高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促进了两系杂交水稻的稳步发展。周广洽教授、陈良碧教授参与研究的“安农S-1籼型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研究”获国家发明3等奖,周广洽教授、陈良碧教授、梁满中教授参与研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持研究的“两用核不育水稻育性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研究室在新不育系的选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较大进展,选育低镉不育系T91S和叶色黄绿标记温敏核不育系KT27S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选育2个杂交早稻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其成果先后转让给隆平高科和川农高科,经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大社会经济效益。

       近10年来,研究室承担了863、十三五国家重大攻关、国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 2个不育系获得省级品种审定,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授权相关专利3个,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0多篇,其中在国际顶级期刊Plant Cell、PNAS等发表研究论文3篇。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站内搜索:

版权所有:湖南师范大学作物不育资源创新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